三年的光阴,不多不少,让大学的大门面向我们敞开着;三年的光阴,不紧不慢,让书本的知识印在我们脑海中。
为共建交流平台,2022年7月16号开始,正规电竞投注平台
赴合肥市、安庆市“回访母校.搭建交流平台”团队队员前往各自的母校进行回访和共建交流平台。同学们提出问题,做出想法,写出感悟,从实际目的出发,将学校校训“精工博学、厚德敏行”作为基石,进而弘扬“高标准、严要求”优良传统,传承“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优良校风,让他们从实践中锻造优良品格养成卓越精神,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学校的校园特色!
在实践队队长胡宇航的组织安排下,队伍先后进行了三次会议,共同讨论了如何开展并有效推广内容,同时做出了合理的时间安排。面对各自母校,每位队员都产生了来自内心深处的感悟,并做下记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实践第一站是由耿喜珠同学插上启程的旗帜。踏入养育她三年的母校,走在熟悉的上课路上,坐在当时坐过的地方,她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重返母校,这里依旧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里依旧能听到朗朗读书声;这里也依旧能看到老师们的孜孜不倦。路过教室我看到了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我能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到我刚进母校时的憧憬、激动与期待,顺着楼层而上,我走进班主任的办公处,他低着头在那批改试卷,这不免让我想起我们当时同样的场景,唯一变的是老师那愈多的银丝。真的是别样情怀!”
百善孝为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耿喜珠同学的感叹亦是他们每位实践队队员的感叹,她向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经历,并在老师接受并支持的情况下在班级上展开了一次交流会。她以自身经历为“主线”切入正题,充分点拨了大部分同学们在学习中各个阶段的问题以及分享了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同时将母校和校训相交织在一起形成“暗线”贯穿在交流之中,借以激发同学们对学习的积极主动,让同学们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真正意义,同样也让她自身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
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第二站站点是由实践队队员宋兵、张栋和朱进同学共同迈入,他们的任务分为先后三点,首先他们和母校的学弟们组织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其次是朱进和宋兵同学参观校园并与新生“搭建交流平台”,最后则是三位实践队队员一同拜访老师,袒露心声。其实在那场友谊赛中,实践队员和新生们都表现的十分突出,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没有所谓的输赢,只有挥洒在球场上青春的汗水,两位实践队队员同样是通过以篮球比赛这种方式,搭建起了一个别样的交流平台。在走访校园的时候,朱进同学就有与耿喜珠同学一样的感悟,睹物思物。朱进同学说:“我们都是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学会以自信取代了迷茫,学会了跌倒后的爬起,也学会了感恩。”三尺讲台,两袖清风,心底里想对老师说的话,三位同学都借此机会袒露了出来,有感激、有抱怨,当然也有满怀歉意。其实一句“只可惜我们没有时光机,无法回到当初那'桀骜不驯'的年纪”和一句“老师,谢谢您”是他们一直想对自己和老师说的,他们在成长,这些都是回不去的过去,但也都是能够改变的未来。
明朝归故里,蟾宫折月桂
实践队队员王慧贤、徐光宇和周子睿同学踏上了他们的特别站台,收集青春面孔的梦想,拍摄母校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同老师交流以及在课堂上讲述大学生活。王慧贤等同学走访交流后都有感想到:“再回母校,已是半年之后。看着新建的大门,新盖的楼,熟悉中多了份陌生感。曾经自己待过的教室,已经是又一波高一新生吸取知识的天堂,我心中感慨万分。和班主任老师交流了上大学之后的心得,大学与高中的差距之后,老师又向我们讲述了他上大学的经验与趣事,那刻仿佛我又回到了高中,仿佛我依然是那个为高考奋斗的高中生。这次回访母校,让我对未来有了一定的目标,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静候佳绩,步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们不仅增进了与母校的情感,还更好地感受到了新一代学生们的热情与拼搏的精神。他们在前方引领“浪潮”,端正自身同时树立榜样。太阳东升西落,岁月随之流逝,他们的青春已结束,新一代的青春刚开始,青春在更迭,梦想永不朽,我们的奋斗同样从不停歇!
(撰稿:胡宇航 审核: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