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日-3日,正规电竞投注平台
“寻访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返家乡实践队到南昌开展了党史学习实践活动。队员们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新四军军部旧址、修水秋收起义纪念堂,走访九江革命老区居民,追忆红色历史,重温燃情岁月,探寻红色老区的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纪念馆里感悟革命精神,纪念碑下重温入团誓词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带着对革命者的崇敬之心,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步入纪念馆,一组人物雕塑《一代英豪》便映入眼帘,纪念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五位南昌起义领导。进入序厅,大家更是为之深深震撼,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扣动着直指苍穹的步枪的扳机——这座名为《石破天惊》的圆雕,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冲破“白色恐怖”,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场景。圆雕背景则是全国纪念馆中首创的大型组合雕塑,通过生动的人物形态和气势恢宏的艺术语言,多角度全景式的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全过程。队员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在图片和实物前驻足细看,了解当时起义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重温了“八一”南昌起义的燃情岁月,共同感悟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向革命烈士致敬
站在八一广场的八一起义纪念碑前,一个个浴血奋战的浮雕让队员们肃然起敬。此情此景,仿佛让队员们走进了历史的记忆,走进了栩栩如生的往昔,艰苦的生存环境,血与火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卓绝的革命斗争,多少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少革命先烈们为彻底推翻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队员们怀着对革命先辈无比崇敬的心情举起右手,头顶烈日整齐排列好队形,在南昌起义纪念塔下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团誓词。整个过程庄严而肃穆。
图为实践队员瞻仰“八一”起义纪念碑并重温入团誓词
来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和新四军军部旧址,队员们似乎回到了战争现场。在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内,队员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依次瞻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继往开来褒扬先烈等六个展厅,认真参观了在历代革命战争中的烈士名册、照片塑像、战斗史迹、遗著遗物等展品。为了更好的利用好纪念堂内红色教育资源,队员们通过纪念堂内的电子展板开展了“党史问答”、“革命诗词填空”、“革命故事竞猜”的小游戏。
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大型背景油画、主题圆雕和实体山景组成的占地面积600平米、高9米的展览序厅,在这里感受到了革命的庄严与神圣。陈列馆共分为“浴血坚持、谈判改编、敌后抗战、完成使命”四部分。这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记录峥嵘岁月的图片,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往事,向队员们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爱国情怀,队员们边走边看,边看边学。队员们看了当年的珍贵图片、实物及资料,聆听了关于新四军的组建和浴血抗战的光辉历程。一篇篇荡气回肠的事迹,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新四军生生不息、英勇顽强的光辉抗战历史和英雄先烈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爱国情怀,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秋收起义”纪念馆,追寻伟人足迹
队员们来到了九江“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来到展厅,队员们仔细了解了“秋收起义”在修水爆发的历史背景、战斗经过等。展厅中一张张泛黄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段段跨越历史的文字、一幕幕真实还原的场景,深刻彰显了秋收起义过程中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不辱使命、英勇奋斗的责任担当,全体队员无不肃然起敬。
从南昌到九江,队员们一路探寻先辈们留下的红色足迹。南昌起义的枪声虽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里,但起义遗址、遗迹却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永远的历史见证,在这片前辈鲜血染红的热土上,队员们纷纷表示切实感受到了“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
实地调研红色老区,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挖掘修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价值,队员们来到修水县义宁镇进行实地调研走访,采用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的形式,收集有关革命老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据了解,修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率先爆发地,是秋收起义主要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目前,全县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和纪念地330余处,修水在册烈士10323人。近年来,义宁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建立了黄连村无公害蔬菜基地、桃里村无公害茶基地、良塘村园林花卉基地、湘竹村蚕桑基地等8大产业基地,显示强劲发展势头。据统计,产业基地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60%;全镇有产业大户1200户,平均每户年收入达4万元。

图为实践队员在村民家中进行调研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队员们深入义宁镇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每到一户,实践团成员们都与村民展开深切的交谈,详细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住房条件、经济来源等现实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宣讲了国家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政策。

图为实践队在始发地八一起义纪念馆前的合影
九十余载弹指一挥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枪声虽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里,但起义遗址、遗迹却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永远的历史见证。在这片前辈鲜血染红的热土上,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在对历史的追寻中,队员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虽经艰难困苦却百折不挠的伟大壮举,感受到了当下美好生活是如此弥足珍贵、来之不易。队员们表示要继续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奋斗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撰稿:邓祖星 杨倩 万媛媛;审核:王功成)